近兩年來經濟下行,全球產業停滯,很多企業“能源”斷供、收入驟降,為了可持續發展,紛紛選擇“棄車保帥”,為后期發展鋪路。而關于互聯網裁員的消息卻輪番登上熱搜。雖然對于任何企業來講,招人裁人基本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看到熱搜,不少人心里都會犯嘀咕,害怕成為那個被棄掉的“車”......
如今的職場,新生代輩出,60/70/80那一代論資排輩的現象逐漸消失。對于打工人來講,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變多了,但不想在這種大環境中被淘汰,又需要更多的抗風險能力。
“抗風險能力即不可替代能力”
不想在關鍵時刻被拋棄,就務必要讓自己變得無可替代。簡單來說,讓自己變得不可替代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做別人做不了或者不愿做的事情;一種是把別人都能做的事情做到極致。這個時代,到處都在販賣焦慮,人人自危。而最好的“鐵飯碗”,是你的不可替代性。提升能力,打磨專業,擁有一技之長,掌握稀缺技能,是對抗焦慮最好的辦法。
“繼續內卷,不如去降維打擊”
很多互聯網行業的職場人,在裁員風波之下,都面臨一個嚴峻的問題:“繼續找互聯網行業,大環境下卻很難;要是換行業,又感覺自己不會做。”這個時候,不如換一種思路——“跨界競爭”。簡單來說,就是當我們在A領域做不到最頂尖的時候,是不是可以在B領域把A做到最好,或者在A領域把B技能發揮到最好,這就是比較優勢,其實也是一種“降維打擊”。
“選對發力的賽道”
一個人一生需要做出許多選擇,職業選擇就是其中之一。在選擇一份工作時,我們需要考量很多因素,對于多數人來說可能會優先選擇薪資高的行業,實際上這并不是最正確的選擇標準。選擇一份工作,除了薪水,還要看這份工作是否能讓你更加值錢,幫助你提高抗風險能力。
通常來講,職場上能夠讓自己更加值錢的原因也很簡單,要么是所在行業前景好,老板能夠帶你看到未來你看不到的市場;要么是商業模式更優秀,你的能力效率能夠發揮到最大化。
隨著數字化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口素質的不斷改善,未來人口紅利逐漸向人才紅利轉變。據《2020未來就業報告》指出,目前在職勞動者所掌握的核心技能將有44%在未來五年內會發生更替和變化,到2025年時全球預計有50%的勞動者需要接受再培訓才能適應新的崗位需求。
總之,在不確定性時代,未來無法預測,但是再不好的大環境,也永遠都有人翻身逆襲。這其中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原因除了自身努力之后,還得益于他們能夠在商業環境的瞬息萬變中,洞悉發展趨勢,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
無論哪一種方法模式,順應時代發展,掌握真正意義上的“技能”,將會是未來一大趨勢。而無論是互聯網還是其他企業也好,裁員大潮正是一種逼你努力前進的“警示”。(上誠學信付,業績漲3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