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首次突破1000萬人,預計1076萬人,相比2021屆同比增加167萬人!而從2011年到2019年的近十年間,畢業生人數也才增加了174萬人!!規模和數量均創歷史新高,這也是年度畢業生人數首次突破千萬大關。快速增長的應屆高校畢業生數據,讓整個就業市場出現僧多粥少的局面。
其實不止是應屆畢業的大學生很難找工作,擁有十幾年工作經驗的職場人,同樣承受著環境的不確定,再加上求職市場對年齡的不友好,他們中間一些人不得不開始降薪找工作,或是開始在轉行邊緣試探。
根據新職業報告分析:有58.5%的年輕人希望嘗試新職業,5.5%的人已投入新職業,12%的人兼職嘗試新職業。對于朝夕瞬變的職場而言,新職業的衍生很簡單,難的是求職者自身的技能提升,掌握新技能,拓展新視野,勢必喪失競爭優勢。
新職業意味著勞動力市場需求的新變化,從長期來看,是產業變化或行業調整的趨勢,是就業增長和崗位變動的重點領域。然而,隨著社會需求的快速發展,人們對新知識、新技術的掌握以及對新環境、新變化的應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科技時代日新月異的變化,對職業教育也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2022年5月,《職業教育法》革新后,職業教育將培養適應社會變化的能力、終身學習的能力必須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而職業教育的目標之一就是為企業提供高素質的中高級技術人員,因此,為了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國家鼓勵職業教育集團化,讓職業院校、行業企業等組織為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發展而組建的教育團體,也是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以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重要舉措。
2022年不是失業潮最嚴峻的時期,隨著時代不斷發展的進程,便捷、智能化的生活成為新趨勢,為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也智慧化的替代了一大部分人為工作,誰也不能預料未來5年到10年求職市場的發展狀況。
90后一代已經開始“卷”不動了,但現實是為了體面的生活下去,被迫卷得比以往更厲害,“學歷提升”、“考研考公”已經很常見了,更有些人隨時都在挖掘副業,或是為轉行做好準備,這誰又能卷得過呢?那些互聯網高呼“擺爛”“躺平”口號,只不過是壓力生活下的一句“自嘲”,當真正面臨求職困境的時候,沒有多少人能借勢躺平的來一句“開始擺爛”,更多的是需求突圍。
職場充滿變數,最近幾年,國內的就業市場可謂是一片混亂,許多知名大學的畢業生,也要經過無數輪的面試,才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在全球經濟運行受阻下,就業形勢將會越來越嚴峻,而求職者們在遭遇職場困境下,只能不斷提升個人技能,才能有效避免被市場優化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