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行業正以裂變的速度接受著新一輪互聯網浪潮的沖擊,與經濟發展休戚與共的職業教育如何在參與變革方面,充滿著挑戰與機遇。
當前中國正處于全產業的轉型升級時代,互聯網正在重新定義各行各業,未來已來,面對瞬息萬變的互聯網時代,面對不斷被顛覆的傳統行業和層出不窮的新興行業,職業教育更需要思考如何與技術進步、生產方式變革、社會公共服務變化同步,履行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職責使命。
如今,互聯網與職業教育的跨界融合逐漸被提上日程,并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由此衍生出一種全新的職業教育服務形態,這種職業教育服務新態,是對職業教育服務舊態的根本性顛覆。“互聯網+”行動計劃的實施賦予了職業教育服務新的內涵,也使得職業教育服務的目標變得更加立體可行。與此同時,職業教育的服務主體、服務對象、服務重點、服務方式等也因為“互聯網+”行動計劃而發生重大轉向。
對教育領域而言,“互聯網+教育”就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和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教育行業進行深度交匯融合,以創造和發展教育新生態。與普通教育相比,職業教育跨越了學校與企業,跨越了教育與產業,也跨越了工作與學習,是一種名副其實的跨界教育。在“互聯網+”時代,如何實現職業教育的變革創新,探索“互聯網+職業教育”的職業教育服務新態,就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時代主題。
在大力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今天,職業教育的終身性、全民性就成為不可忽略的重要議題。而且,推進職業教育的終身性、全民性對于構建學習型社會也具有重要的價值。在上述背景之下,實現職業教育的終身性、全民性,不僅需要在制度層面上做好頂層設計,而且需要在技術層面上完善運行機制。在“互聯網+”時代,職業教育服務將為各領域、各階層、各年齡段的社會大眾提供更多高質量的職業教育服務,使得職業教育真正成為“面向人人、面向社會”的教育。
“互聯網+職業教育”的重要特征就在于通過大數據平臺的建立,可以共享不同區域、不同類型與不同層次職業教育之間的優質資源,從而使人人都能享受到更好的職業教育服務。眾所周知,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水平具有區域不平衡性的特征,突出表現為東中西部之間差距較大、城鄉之間差距較大,這就意味著不同區域的職業教育受教育者所擁有的職業教育資源的數量和質量是不同的,自然也就享受不到同等優質的職業教育服務。在上述背景之下,“互聯網+”行動計劃的開展顯得尤為珍貴。(上誠學信付,業績漲3成)
在“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支持之下,職業教育的遠程教育無疑將成為可能,不同區域的職業教育受教育者可以利用網絡平臺進行學習交流,這就大大增加了其享受優質職業教育服務的機會。另外,互聯網技術的應用還有助于對不同區域的職業教育發展狀況進行評估,采用先進的數據統計與分析手段可以將其劃分出不同的等級,以此作為分配職業教育資源的參考標準,這樣就可以促使更多的職業教育資源流向貧困落后區域,從而縮小不同區域之間職業教育發展水平的差距,最終促進教育公平的實現。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行動計劃之下,互聯網技術在職業教育領域中的深度應用,可以有效提高我國的教育公平程度。隨著“互聯網+”行動計劃的開展,傳統的職業教育服務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互聯網+職業教育”應運而生的服務新態無疑將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的現代化進程。